msmkmm2012 发表于 2024-1-21 12:08:31

解析DIP付费改革的6大势

随着DRGDIP的开展,医疗机构逐渐远离了按项目付费的舒适区,进入打包付费的新阶段。近年来,人们逐渐对DRGDIP有了切身的体会,各种争论也随之而来。


然而,这其中很多争论往往来源于主观上的情绪发,而未对DRGDIP的内涵进行过深入研究。从根本上讲,DRG和DIP都属于按诊断和治疗方式打包付费,而在分组原理、分组方案设计及施细节等方面又有着非常大的不同。


笔者作为一DIP付费医院的编码员,在日常工作中也对DIP支付方式改革有了更深的体会。


1DIP更适合当前医疗环境


我们知道,DRG来源于西方,其分组方式是建立在西方医疗逻辑下,因此在应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。而DIP属于我们自己原创,是使用世界卫生组织(WHO)的ICD-10和的ICD-9-CM-3随机拼凑而成的纯原创的分组方式,更适应当前医疗际。


2DIP所需的开发与论证时间更少


时间就是金钱,效率就是生命。DRG在开发和论证上需要浪费大量时间,DRG的开发从20世纪60年代起步到80年代应用花费了近20年的时间。


从第二届DRGDIP支付改革大会中我们可以得知,DRG在引入我国后,医保局DRG技术指导组会同中华医学会、中华口腔医学会等相关专业团体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论证工作,渐次完成了10-11-20版本的迭代更新,逐步贴合临床际。


DIP则避免了这种复杂的开发与论证过程,拍一下脑门分组方案就形成了,找一家第方细分组就出来了,节省了大量时间。


3DIP有助于编码质量的提升


DRGDIP不只是付费工具,更是管理工具,有助于倒逼医疗机构加强精细化管理,提高医疗质量。


与DRG相比,DIP对编码质量的提升更为明显。DIP分值表为广大编码员提供了疾病和手术操作编码错题集,囊括了本地区发生次数在15次以上的编码错误,这为编码员日常学习提供了难得的宝贵资料。


此外,在施DRG的和地区,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通常处于50%-90%左右。由于DRG分组较粗,编码的轻微错误不会影响入组以及后续的支付,这使得医疗机构提高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的动力不足。


而DIP对主要诊断编码的精确性更为依赖,即使正确率达到100%可能也法满足精确分组的要求,因此可以倒逼医疗机构将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提高到100%以上。


4DIP可降低医保与医疗机构间的沟通成本


在第二届DRGDIP支付改革大会中,有老师介绍了DRG分组方案的形成过程,其中纳入了医疗机构反馈的大量相关问题,包括政策层面、编码层面等。分组专家对这些问题的梳理、排除、讨论、纳入会产生大量的沟通成本。而DIP则不会存在这些问题,有问题就是历史数据的问题。


5DIP可防止“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”


DRG在ADRG层面全国是一样的,在DRG层面差别也不是很大,这疑有助于各个地区的同行进行交流,从而采取相应的应对之策。


而DIP的分组原理则更为科学,基本上做到了本地和外地不一样,今年和明年不一样,让人摸不到规律,各地区的小伙伴讨论起来一头雾水,难以达成共识。


6DIP有助于减少诊疗不足


DRG和DIP都是打包付费,容易发生诊疗不足的现象。比如,在DRG中,如果某项操作不影响分组,做与不做支付标准都是一样的,医疗机构对这种操作的指征就会把握得比较严格。


而DIP由于分组很多,多做一项操作就可能进入分值更高的组,因此与DRG相比更不容易发生诊疗不足。这也是DIP更加科学的地方之一,可以通过多给些分值来引导医疗机构多提供些医疗服务,而不增加医保基金的支出。



恰好,很多人因医疗设备而带来更多的益处,使之蓬勃发展,对行业的促动也是较大的。广州信筑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医疗健康科技企业,公司坐落于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造者园区。http://www.xinzhuyiliao.com/http://www.xinzhuyiliao.com/uploadfile/webuploader/2022-03-08/164672104573050.jpg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解析DIP付费改革的6大势